任弼时(Ren Bishi)(1904—195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湖南湘阴(今属汨罗)

人。1920年8月,参加毛泽东等正在筹建的俄罗斯研究会,由该会推荐首批赴上海入“外国语学社”做留俄学习准备,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他与刘少奇等一同赴苏俄,进入培养革命干部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

中国班学习。1922年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4年8月受中共党组织指派,到上海大学教授俄语。1925年7月担任团中央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

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出席党的八七会议,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11月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长征中,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同张国焘做坚决斗争,力促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党的中央军委前方分委员会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怀等率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抗战。1938年3月,代表中共中央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系统地汇报中国抗战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取得了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1940年3月回国后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并受中央委托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与毛泽东、刘少奇组成中共中央书记处。1945年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1947年3月,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制定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和开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3月出席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就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重要发言。同年4月,代表中共中央向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做政治报告,并被推举为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任弼时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积劳成疾且长期抱病工作,于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其主要著作收入《任弼时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