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的民主运动(democratic movement in area under KMT rule)
1943年和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军民在有利条件下,发起对日军的进攻性战役。但在同一时期,中国正面战场却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这是国民党统治日显腐败导致的严重后果。人民从事实中得出结论,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能担负起争取抗战胜利的任务,不能维护中国的独立,推动经济的发展,只能成为中国进步的障碍。大后方由此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
1944年上半年,大后方民主人士争取民主的斗争空前活跃。黄炎培在重庆召开民主宪政问题座谈会,提出尊重人民自由、刷新政治、革除弊端、全民动员、武装人民等十项主张,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响应。张澜等在成都发起组织民主宪政促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决定参加宪政运动,要求共产党员在宪政运动中团结一切民主分子,以促进宪政来启发人民觉悟、推动向蒋介石要求民主自由的斗争。文化界的张申府、曹禺等50人举行集会,要求言论出版自由。国民党内民主人士柳亚子、李济深等在广西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发出“动员民众,坚决抗战,铲除失败主义”的号召。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周恩来后来回顾道,就是在大后方,“1944年,不仅小资产阶级,连民族资产阶级也靠拢了我们。”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重庆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冯玉祥等500余人举行会议,要求实行民主,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宋庆龄、郭沫若、张澜等72人发起追悼文化界爱国先进战士邹韬奋的大会(邹韬奋因受国民党迫害,在流亡生活中于7月24日病逝,根据他生前要求,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一致谴责国民党践踏民主、迫害爱国人士的罪行。中国民主同盟也在10月10日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大后方的爱国民主运动,朝着要求建立联合政府的明确的政治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