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the Second Congress of the R.S.D.L.P.)
1903年7月30日—8月23日在布鲁塞尔和伦敦秘密举行。代表大会最初在布鲁塞尔开了13次会,后来因比利时警察将一些代表驱逐出境,代表大会移至伦敦,继续开了24次会。这次代表大会是《火星报》筹备的,列宁为代表大会起草了一系列文件,并详细拟订了代表大会的议程和议事规程。出席代表大会的有43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他们代表着26个组织(劳动解放社、《火星报》组织、崩得国外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以及俄国社会民主党的20个地方委员会和联合会),共有51票(23个组织各有2票表决权,崩得中央委员会有3票,彼得堡两个组织各有1票)。出席代表大会的有发言权的代表共14名。代表大会的成分不一,其中有《火星报》的拥护者,也有《火星报》的反对者以及不坚定的动摇分子。由于参会代表成分复杂,会上斗争较为激烈。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和通过党纲、党章,选举党的领导机构,在《火星报》所提出和制定的原则和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政党。在讨论党纲草案时,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在党纲中写进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则。经过斗争,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取得了胜利。大会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明确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革命纲领。在讨论党章第一条时,大会出现了更加激烈的争论。列宁和马尔托夫分别提出了条文草案。两者的原则分歧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列宁要创建的是一个有严格纪律、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其成员都必须无一例外地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接受党的监督和领导。而马尔托夫要的是一个成分复杂、不定型的、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社会团体。由于得到机会主义者和一些不坚定的火星派分子的支持,马尔托夫提出的为不坚定分子入党大开方便之门的党章第一条条文,以微弱的多数票为大会所通过。但是代表大会还是基本上批准了列宁制定的党章条文。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彻底的火星派(列宁派)和“温和的”火星派(马尔托夫派)之间发生分裂。彻底的火星派暂时处于少数地位。但是,8月18日,7名反火星派分子(2名工人事业派分子和5名崩得分子)因不同意代表大会的决议而退出了大会。在选举中央机关时,得到反火星派分子和泥潭派的支持的马尔托夫派(共7人)成为少数派,共有20票(马尔托夫派9 票,“泥潭派”10票,反火星派1票),而团结在列宁周围的20名彻底的火星派分子成为多数派,共24票。列宁及其拥护者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代表大会选举列宁、马尔托夫和格·瓦·普列汉诺夫为中央机关报《火星报》编委,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弗·威·林格尼克和弗·亚·诺斯科夫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普列汉诺夫为党总委员会委员。从此,列宁及其拥护者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一词的音译),而机会主义分子则被称为孟什维克(俄语“少数派”一词的音译)。最终,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并制定了党章。党纲号召俄国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为推翻沙皇专制,然后为推翻资产阶级制度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根据党章规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按对等原则建立党总委员会。党总委员会的一名负责召集党总委员会的委员直接在代表大会上选出。这次会上,党内革命派(布尔什维克)同机会主义派(孟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政党的斗争上,即是成为真正革命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成为西欧国家中的那种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的斗争上取得了胜利。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实际已建立起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规定了彻底的行动纲领,为俄国革命进一步的行动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