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森纳赫派(Eisenachers)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69年8月在爱森纳赫市成立。1875年5月与拉萨尔主义者领导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1890年10月,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哈雷代表大会上决定改称“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蜕变为资产阶级政党。
该党前期主要领导人是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此时其纲领基本上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制定的。该纲领指出,必须坚决地反对现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争取政治自由、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阶级统治而斗争。决议宣布该党参加并拥护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斗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斗争,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建立统一的德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反对普、法两个王朝的战争,反对普鲁士军队对法国的侵略和掠夺;在国内组织群众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组织上确定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在与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之后,工人运动的力量得到了壮大,但由于合并时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导致杜林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在党内泛滥,出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后期党的领导权被谢曼、艾伯特、诺斯克等右翼篡夺,使党发生变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心该党的发展和党的领导人的成长,不断给予教育和指导、支持和帮助。他们告诫党的领导人必须在原则基础上实现统一,必须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全面批判拉萨尔主义。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等,对杜林主义进行批判。在俾斯麦反动政府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党被置于非法地位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及时制止了少数领导人惊慌失措、准备解散党组织的企图,为党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帮助党排除干扰,结束混乱局面,挽救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