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哥达代表大会(Gotha Congress of the German Socialist Workers’ Party)
1875年5月22—27日在哥达举行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大会。
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最活跃的中心。但是,德国工人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爱森纳赫派(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拉萨尔派(全德工人联合会),使工人运动处于分裂状态,削弱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力,因此工人群众要求结束这种状况,维护工人阶级团结,共同对敌。
面对这种形势,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决定调整党的政策,主动建议同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或者实行合作,但爱森纳赫派的建议均遭到全德工人联合会领导人的拒绝。1873年8月爱森纳赫派在其代表大会上再次讨论了工人运动的统一问题,但由于拉萨尔派在1873年5月柏林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攻击诬蔑爱森纳赫派的决议,爱森纳赫派讨论的结果是拒绝同任何其他党派合作。
由于拉萨尔派领导人在工人斗争中执行右倾错误路线以及内部矛盾的加剧,其活动的影响力日益减小。特别是从1874年起,俾斯麦政府一改过去只镇压爱森纳赫派工人运动的政策,而采取对工人运动不分派别实行全面镇压的措施,于1874年6月查封了全德工人联合会,并相继解散了普鲁士和各邦的工人联合会组织。不久,其组织负责人哈森克莱维尔被逮捕,全德工人联合会一时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拉萨尔派一反常态,于1874年10月10日和11日相继向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提出合并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心两派的合并,曾对爱森纳赫派领导人提出过重要意见,认为在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工人运动的团结和统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贪图一时的成功,拿原则做交易。他们建议,如果合并不能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实行,那就干脆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同时,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拉萨尔派领导人的工作上,而要放在教育和争取在拉萨尔主义影响下的联合会会员和广大群众上面,特别是要放在那些还没有卷入革命运动的新生力量上面。
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曾向全德工人联合会的领导人卡尔·威廉·特耳克(1817—1893)声明,合并不能倒退到拉萨尔的纲领上去,特耳克也表示同意。1874年11月2日和12月15日举行了两次会谈,双方同意合并。是年年底,两派领袖为合并举行谈判的消息公开后,两派工人群众欢呼雀跃,共同的集会活动频繁出现,有些地方甚至自动合并起来。国外的工人阶级也表示热烈赞同。当人们要求合并的热情高涨时,合并已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面临的首要任务。
1875年2月在哥达城举行了两派合并大会的预备会议。会上讨论了纲领草案和章程草案问题,委托哈森克莱维尔、哈赛尔曼、盖布、李卜克内西拟定纲领草案。3月7日,草案在双方的机关报上公布。
当马克思恩格斯从报纸上得知纲领草案时,“吃惊不小”,对合并纲领草案中表现的明显的退步,感到特别愤慨。1875年3月18—28日,恩格斯在给倍倍尔的信以及同一时候给李卜克内西的信中对纲领草案做了初步批评。由于其领导人的轻视,马克思表示了极大忧虑,不得不在4—5月间抱病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后来发表时的《哥达纲领批判》),批判了纲领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揭露和剖析了纲领草案的缺点和错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评下,李卜克内西用“莱比锡建议”的名义提出了一个修改建议,后来把这些意见写进了提交大会正式讨论的纲领草案,但修改是微小的。
1875年5月22—27日,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在哥达举行合并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9名,其中爱森纳赫派56名,拉萨尔派73名。大会通过了只做了个别字句修改的纲领草案,通过了组织章程,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中央领导机构中拉萨尔派占了优势。大会暂定爱森纳赫派的《人民国家报》和拉萨尔派的《新社会民主党人报》为党的中央机关报,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大会实行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统一,但是会议纲领在思想上对德国工人运动产生了不良影响。
☆参见314页《哥达纲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