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冷淡主义》(Political Indifferentism)
马克思批判巴枯宁主义的重要著作。于1873年1月完成,载于1873年12月出版的《共和国年鉴》1874年卷中。中文版最早以《离开政治的性质》为题刊载于1923年12月巴黎出版的《少年》第13期,译者署名抱兮。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8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工人运动遭到资产阶级政府的镇压、迫害,随之陷入低潮。在这种情况下,巴枯宁及其门徒大力宣扬无政府主义,对工人运动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第一国际面临瓦解和分裂的危险,而政治冷淡主义是其中的一种思潮。为了批判这一思潮,马克思应《人民报》编辑恩·比尼亚米之约撰写了该文。著作中,马克思首先列举了政治冷淡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张。这些主张包括,工人阶级不应该组建工会和政党、过问政治、参加示威游行活动,不应该争取缩短工作时间,不应该为女工和童工争取权利而斗争,不应该采取革命的政治斗争形式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应该成为国家最忠顺的奴仆,“应该像一群饱食的绵羊那样,温顺有礼,不去打扰政府,惧怕警察,尊重法律”等。在他看来,无政府主义者就是希望工人阶级保持一种政治冷淡的态度,远离政治。接着,马克思揭露了政治冷淡主义的本质。在他看来,政治冷淡主义者的这些主张实际上是反对工人运动的诡辩,是想“禁止工人阶级使用一切现实的斗争手段”。为证实这一本质,他深刻剖析了蒲鲁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中的三条基本原则,进而明确指出无政府主义者所宣扬的政治冷淡主义本质上就是为了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冷淡主义》的发表,揭开了政治冷淡主义的面纱,使其本质暴露在世人眼前,成为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