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权威》(On Authority)
恩格斯批判无政府主义的一篇重要著作。恩格斯应意大利《人民报》编辑恩·比尼亚米的多次请求,于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间完成。恩格斯于1872年11月将文章寄给了比尼亚米,后因比尼亚米被捕,《共和国年鉴》1873年卷被迫推迟出版,恩格斯的文章也因此丢失。比尼亚米被释放后,请求恩格斯将文章的副本寄去,或者另写一篇文章。恩格斯很快于1873年3月8日将文章寄出。由于手稿没有保留下来,无法确定第二次寄出的文章是否与第一次寄出的文章在内容和文字上完全一致。该文译成意大利文后发表在1873年12月出版的《共和国年鉴》1874年卷。1894年6月14日,这篇文章再次用意大利文发表在《战斗》第15号,标题是《论权威原则》。中译文曾以《权力的原理》为标题刊载于1923年12月巴黎出版的《少年》第13期,译者署名抱兮。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8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陷入低潮,第一国际也遭到了各国反动势力的疯狂围剿。在这种情况下,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国家观盛行起来,其在意大利尤其是知识分子中间很有市场,第一国际在意大利的工作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进行批判便成了当时意大利工人运动面临的迫切任务。同时也在《人民报》编辑恩·比尼亚米的多次请求下,恩格斯写下这篇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战斗檄文。
在《论权威》中,恩格斯首先分析了权威的实质,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确立和维护权威的必要性。他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即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来理解,权威在本质上就是权威客体和权威主体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同时,他还认为现代经济关系的特点决定了权威产生的必然性。因为在现代经济关系中,人们联合起来活动成为历史趋势,而权威是保证联合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此外,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权威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需要权威,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也需要权威。其次,恩格斯阐明了权威与自治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关系,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也就是说,权威与自治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权威和自治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生作用,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显现出不同的重要性。最后,针对无政府主义者不顾客观条件要求废除一切权威的谬论,恩格斯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掌握和利用权威手段的意义。他认为:“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以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论权威》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论证权威必要性,阐述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重要著作。它揭示了无政府主义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言论和行为,武装了当时的工人阶级,为维护无产阶级革命的权威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