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

英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人口学家、牧师;近代人口问题研究的先驱。

马尔萨斯于1766年2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里郡鲁克里一个地主贵族的家庭。1784—1788年在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798年加入英国教会僧籍并且担任牧师。1805年,东印度公司在伦敦附近成立了东印度学院,马尔萨斯被聘为该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834年12月23日去世。在此期间,马尔萨斯发表了一些政治经济学著作,主要有《地租的性质与发展的研究》(1815年)、《价值的尺度》(1823年)和《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等。

1798年马尔萨斯匿名发表《论人口原理》(该书全名《论影响于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并论葛德文先生、马·康多塞和其他作家的推理》),引起了广泛注意。该书认为,男女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他认为人口增加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增加更快。人口以几何级数(1、2、4、8、16……)增加,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1、2、3、4、5……)增加,因而造成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和失业等现象。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和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虽然马尔萨斯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但他建议只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这样的措施。他认为,财产私有制有助于抑制人口增长,较低的社会阶层对于社会弊病要承担较大的责任,因此他极力反对社会救济事业。

作为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立场上反对工业资产阶级,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对于马尔萨斯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人口理论,马克思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和反驳,指出,马尔萨斯不但没有超过李嘉图,反而在他的论述中企图使政治经济学倒退到李嘉图以前,甚至倒退到斯密和重农学派以前。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根本不存在抽象的人口规律,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口过剩和生产过剩是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失业和贫困现象并不是“绝对的人口过剩”造成的,而是由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