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interest)

在借贷关系中,货币所有者借出货币资金所获得的报酬。它来自职能资本家利润的一部分,存在高利贷利息、银行存贷款利息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利息的性质和来源不同,所反映的生产关系也不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存在和发展着高利贷资本,高利贷者通过借贷赚取高额利息。这部分利息主要来源于奴隶或农奴的剩余劳动以及农民、手工业者的劳动成果。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的主要形式是借贷资本的利息。借贷资本的利息实质上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在使用借入资本时,必须付给货币所有者和贷出者利息。货币本身并不会增殖、创造价值,只有在产业资本家用货币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生产过程创造出剩余价值时,货币资本家才能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得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息。货币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是利息产生的内在条件,资金有短缺有盈余则是利息存在的外部条件。货币资本家仅凭货币所有权便可获得利息;职能资本家通过自己的活动即执行资本的职能获得利润,二者共同参与分割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利息由利息率进行调节,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与借贷资本额的比率。市场利息率不断变化,无固定的规律可循。

社会主义制度下仍存有借贷关系和利息范畴。社会主义的利息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体现着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