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world material unity principle)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回答是: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观念、意识、精神是世界的唯一本原,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是精神的产物;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和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局限的。旧唯物主义把物质概念归结为某种实体,归结为物质结构(分子、原子等);马克思主义把物质概念进一步抽象、提炼,提出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规定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列宁在总结了20世纪初物理学危机的实质之后,明确指出哲学上的物质属性为“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是物质及其规律能被人所认识。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发展证明的。首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如地质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证明了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都是由氦、氧、镁、氮、碳、硫、钙、钠、镍等化学元素构成的,不存在超物质的神。生命现象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生命活动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物质基础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过程。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作为自然的、有生命的现实存在,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物质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有机部分。其次,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人的肉体组织、身体器官及由此而来的自然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和方式的客观物质性决定的。自然需要是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与外部自然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人通过劳动满足自然需要的方式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活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活动。最后,人类社会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在运用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生产力,并在人们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决定社会形态的发展进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足点。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对于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及现实生活中的主观主义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