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意大利语Rinascimento。14—16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的革新运动。16世纪西方历史学家认为,文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曾经高度繁荣,但是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和“复兴”。这既是对古希腊罗马时代文化、艺术的模仿,也是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仿效力的复活,故名“文艺复兴”。

在西欧尤其是英国和意大利,14、15世纪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过程,出现了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手工业工场。到16、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迅猛地发展起来。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上升,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出现反映其利益与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下,宣传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抨击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观念,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制造舆论。因此,文艺复兴运动尽管具有以古典为师的特点,但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新兴文化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兴起,到16世纪已扩大至欧洲各国,持续达两三百年,其影响遍及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对自然的研究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有积极意义的成果之一。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太阳中心说”用科学真理否定了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实现的地理大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意大利的伽利略(1564—1642)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新成就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布鲁诺(1548—1600)的《论原因、本原与太一》《论无限、宇宙与众世界》等专著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发展了“宇宙无限说”。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定为“异端”,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文学艺术方面,意大利的但丁(1265—1321)、彼特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坛三杰”;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琪罗(1475—1564)和拉斐尔(1483—1520)被誉为“艺术三杰”;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和英国的莎士比亚被称为后期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在法国,以散文家蒙田和小说家拉伯雷等人的作品为典型形态的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在英国,以莎士比亚为杰出代表的戏剧和诗歌空前繁荣。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1478—1535)1516年出版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的标志。

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第一次掀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狂飙。它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撼了整个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它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将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政治学等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启了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预示着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崛起和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在意识形态层面推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发展。它对推动其他国家新兴资产阶级的觉醒、开启“世界历史”的进程亦有重要意义。